案例研究|淺析「非標商業」如何改造構筑城市記憶新名片!
隨著個性化消費趨勢的凸顯和體驗經濟的盛行,城市留存商業的更新迭代,在近幾年的商業發展趨勢中的“分量”越來越重。傳統的商場Mall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消費和娛樂的需求,「非標商業」逐漸成為新商業發展業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堅力量。特別是在后疫情時期,人們更向往自然、開放式商業。另一方面,「非標商業」的出現,也為近些年存量商業的改造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。
改革開放初期,工業革命的發展由東北向全國蔓延,從而每個城市都或多或少留存著一些工業遺址,它往往承載著人們的個人和集體記憶。對于一些年長的中國人來說,這些遺產代表了他們年輕時期的記憶和經歷,通過懷舊工業遺產,他們可以重新感受到年輕時代的情感和激情。
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,對老舊廠房進行改造更新成為商業發展的又一趨勢。工業記憶轉向文化商業創意,由舊空間轉向新地標,實現跨時代文化的交流碰撞。
01 承載合肥人記憶的“合柴1972”
2019年,對于合肥人以及安徽來說,在包河區金寨路商圈,誕生了一處新的商業打卡網紅地,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合肥工業的發展與變遷,也能感受這座城市帶給人們新的城市活力,他就是合柴1972。
1964年以前,這里是合肥的二輪窯廠,據說在此燒制了合肥第一塊磚;1964年,合肥監獄搬遷到此;1969年監獄開始試驗柴油機制造,第一臺1105型號柴油機在此試驗成功;1971年開始擴建了柴油機廠,廠房的設計、燒磚和建造全由服刑人員完成;1972合肥柴油機廠正式成立。
在近70年的歲月中,它依托監獄基地,先后經歷了合肥磚瓦廠、合肥柴油機廠、合肥輕工業制造廠的蛻變轉型。2019年,基于合肥柴油機廠原有工業遺存進行二次改造設計,憑借著其著名的“老龍頭”軍用柴油機,它被延續到了現代,作為合肥柴油機公司的早期成就,“合柴?1972”由此誕生。
合柴1972是由濱湖集團本著挖掘文化記憶的理念為出發點,進行升級改造實施,創作團隊基于原有工業遺存的結構特征和建筑文化,保留合肥柴油機廠的原有肌理,不做大拆大建,再行二次設計和改造。
合肥從工業制造到工業立市,再到中國制造,作為“家電之都”,家電產業是合肥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。因此,合柴1972的首期改造中,利用園區老建筑,將其改造更新為彰顯家電發展的“合肥家電故事館”。館區內設有老家電故事館、智能家電展示館、未來家居體驗館、創意家電集市以及合肥情景街等主題展陳區域。目前,它已經成為合肥年輕人的周末聚集地,而對于這次升級改造,筆者認為它成功的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兩點:
保護歷史印記,讓城市更有“深度”。在翻新舊建筑時,我們應尊重并盡可能多地保留其中的歷史元素,通過歷史的還原,讓人更加清楚地了解時代的變遷、社會的發展。諸如墻面上的標語、老廠房的煙囪等等,這不僅是特色所在,更是吸引人們關注和創意產業進駐的寶貴財富。
融合多樣性發展,讓過去與現在“言和”。不難看出,濱湖集團在打造罍街、貢街之后,有著非常成熟的特色商業街區的操作思路與理念。他們不僅保留了工業基地原有的文化標簽,也與時俱進地融入了新時代的生活肌理,拓展豐富多樣的業務領域,例如藝術館、博物館、劇院、書店以及文化創意店等多樣化選擇。這些多元化的商業形態旨在吸引各類客群,以此提高園區的活力與吸引力。
02 貫穿中西風情的城市印象 福州煙臺山
福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作為福州古城傳統中軸線序列組織的末端,承載了福州近現代商業歷史,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,見證城市發展變革的重要時刻。該項目由萬科集團打造,街區設計師張耀天通過保留原有建筑形式,融入現代設計手法,以「中西合璧,新舊共存」的設計理念就相關區位進行針對性的立面改造、景觀提升、業態升級。
它既保留了建筑原貌中的歷史紅墻灰瓦,又利用不同色彩的側旗,將建筑立面區分,東方神韻與西方風尚相互交織,平衡且統一。通過提取商業元素,設計師將穿越-摩登-藝術文化三大線索母題貫穿根植于街區的立面、美陳、景觀、視覺、店招中,借此平衡老舊建筑改造中文化屬性與功能,同時從古建筑中汲取靈感,將藝術創意與社區互動有機融合,真正激發建筑活力。
漫步街區,空間以「跨越時空的舞會」為主題,照明與燈光延續時空的穿越,以投光、內透、吊燈等不同形式,展現屋檐、立柱等建筑的豐富形態,并通過明暗對比,刻畫不同區域的市集煙火氛圍,讓人仿佛置身于繁華的英倫時代。
諸如此類的「非標商業」還有很多,比如:“東信·和創園——老杭州人的郵電552”和南京第二機床廠 新“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”。
項目名稱:東信·和創園
項目前身:郵電522廠
項目地址:杭州市西湖區留和路139號
關鍵詞解讀:
“低密度建筑群”“文化生活氛圍聚集地”“創意融合型商業生態”“超級線性公園”“環保綠色藝術空間”
業態品牌特色:
東信·和創園不只是一個商業空間,園區內還入駐企業95家,其中文化創意類企業90家。作為一個文創園區,東信·和創園十分注重文化生活生態環境、服務環境和體驗環境的建設,因此引進了多家知名設計師打造的咖啡廳,書屋、茶書院、買手店、西餐廳、家具店等。
設計師們在改造和設計老廠房的時候,保留了建筑原有的斑駁,同時又注入了現代與時尚的元素,創造出一個個經典之作:31Space藝術空間、LINE PAPK線形公園、泊空間、Concepot101等的設計成了文創設計界的典范,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。
項目名稱:南基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
項目前身:南京第二機床廠
項目地址:南京市秦淮區來鳳街菱角市66號
關鍵詞解讀:
“小資圣地”“復古紅磚工業風”“潮咖打卡聚集地”“秦淮河畔寶藏目的地”“工業老廠房的現代表達”“理想生活發生地”
業態品牌特色:
國創園保留了一副老磚廠的姿態,但實際上搖身一變成了南京小資們的新晉寶藏打卡地。國創園內囊括了數量不一的商業,大大小小的咖啡店、小眾設計師買手店、復古古著店、藝術工作室、西餐Brunch、家居集合店等。
在這片占地7.3萬平方米的老廠房歷史感的背后,是現代生活、時尚、藝術等多重元素的融合,文化是這個園區不可磨滅的標簽。國創園截至目前已吸引了超過150家企業進駐,發展為以文化創意、設計服務、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產業聚集地。通俗一點來說,現在的國創園更像是一片社區,集藝術、創意、休閑為一體,各式各樣的文化在這里共生共長。
思考與啟示:這些改造更新項目的“流量密碼”究竟是什么?
層出不窮的創新商業,讓城市街道商業倍感壓力,作為城市商業的重要更新區域,“人氣”是改造更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。
業態品牌的創新與更新
對于城市街區來說,更貼近城市在地文化和人文生活,也因此在業態品牌上也要重視本地社區文化的輸出,留意小眾化品牌,通過創意加持,打造“新奇特”組合將會更受年輕人的青睞。
建筑改造與空間的設計
在改造層面,不少建筑都是“舊物新作”,在保持老舊建筑的特有文化肌理的同時,激發其獨特魅力與活力。
在改造過程中,常常會創造“有機”“人性化”的客流動線體系,將街區的可逛性發揮到極致。同時,門店外擺、美陳裝置、營銷活動增加空間氛圍感,也是常見的引流“妙招”。
主題內核設計的新融合
鮮明的形象和文化內核能夠深入人心地打動消費者,文化場景塑造是主題內核。因此在場景打造上,更應該貼近美好生活,還原生活氣息,回歸商業“煙火氣”,加入一些“泛主題”,小而美、小而暖的商業會更具吸引力。
隨著城市存量劇增,城市老舊市井商業形式老舊,如果該類「非標商業」在沒有新意的現狀下,與日益創意更新的商業項目相比則完全沒有核心競爭力,無法吸引客流。因此,對于這些城市商業存量來說,如何通過創造讓人耳目一新的“改變”,吸引消費者,特別是年輕人的青睞,成為解決問題的第一次考慮要素。在未來,商業項目想要適應時代,就要遵循商業發展的“生存法則”:那就是要將通過場景、業態、品牌等配置的不斷變化,使得直面消費者的商業內容展示“形象”,與消費者的獵奇、好奇心理以及趨勢保持一致性。
免責聲明:
1、文章所使用的圖片、素材均來自網絡,如圖片作者認為需付費使用或已侵權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;
2、文章僅作為華信行地產對【非標商業】的案例研究觀點,不代表最終觀點,如有表述不適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